#0006
《天方鏈談》電子報開張一個月了,從第一篇文章刊出至 7 月 12 日以來,累積總計有 148 位訂閱者,以及 1 位付費訂閱。感謝大家的支持,以及這位抖內的朋友!
藉這個一個月的時機點剛好來做一個簡單的覆盤,除了自己分析外,也邀請大家提供反饋意見!
話不多說,先上圖。
成長
覆盤首先看數字,這個 148 是怎麼來的呢?主要還是靠社群媒體。在這一個月成長過程中有三個關鍵時間點。
第一波是在啟動那天我在自己臉書上分享正式開始做電子報,獲得大概 30 個朋友支持,這時大部分都是認識的人。由於我自己臉書約有一千個好友加上 1300 多個追蹤者,因此算是善用了下朋友圈。不過這時候只有一篇啟動文,一篇內容都還沒有,願意這時候按下訂閱的都是好人。
第二波則是因為自己臉書發了一個維也納時報320年決定停止紙本印刷,沒料到這篇貼文獲得許多反響,最後居然獲得超過一千按讚,接近900分享。當我看到這篇擴散出去後,趕緊在文案與留言中加上電子報連結。這個好運也帶來四五十個訂閱者,這波大多數不認識的訂閱者。
第三波則是在 Substack 上,《區塊鏈社會學》的作者 Kin 整理了一篇介紹 20 個值得關注的電子報,把《天方鏈談》列在 Web3 的分類當中,這波帶動了原本就有在用 Substack 的用戶。
148 到底多不多呢?我自己認為是比我預期的要好,畢竟自己在圈內並非 KOL,也沒有自帶群組。一個參考數字是 TERENCE LAM 的 Mclarentee,與我差不多時間建立,根據他自己分享,首月總計有374 個訂閱, 73 個為付費,而他在香港 Web3 圈已經有知名度,並且擁有一個 9k 追蹤的 IG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我的總訂閱表現算不差,不過付費訂閱數就跟他差遠了。
順帶一提,當超過 100 訂閱時,Substack 還會寄一封信件祝賀的信件。
回頭來看行銷策略,電子報由於是獨立網站,主要還是得依賴在其他地方宣傳。Substack 的推薦轉發等功能有自帶一些導流效果,但目前《天方鏈談》還是更多依賴社群平台。目前所用的推廣方式包括:
因為剛創立,臉書與 IG 追蹤者非常少,完全沒有宣傳成效,當前做法就是當公告管道,不追求績效。不過在 IG 的貼文圖片有特別設計,目的是先累積內容,未來若要加強經營也比較方便。自己的個人臉書就看情況發,避免一直發造成洗版讓朋友圈厭煩。
至於推特和 Linkedin 都是我個人帳號做宣傳,目前貼文表現效果都不怎麼樣,還在摸索當中。
另外一個宣傳的管道是去中心化寫作平台 Matters,自己約有近 500 追蹤,另外演算法關係也有可能讓非追蹤者看到。加上 Matters 本來就是我自己待過的社群,因此也多少轉化一些訂閱者。
最後就是線下實體地推,電子報創立後出席了幾場 Web3 線下活動,見人就推薦訂閱。雖然成效普通,不過我自己覺得出來露臉也是很重要,親身推廣的印象往往也比較深刻吧。
內容
在內容上面,這一個月以來扣除啟動文總計刊出五篇文章,我試圖在每篇文章做一些不同的嘗試。
第一篇「像台新 Richart 一樣方便的朋友轉帳神器:Ottr Finance」把 Web3 的 Ottr 錢包跟台灣台新銀行的 Richart 做比較,這是一個大膽的方式,試圖讓大家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有比較的基準,更好理解介紹的東西。不過刊出後收到的反響並沒有想像中的多,在想是因為電子報剛上架讀者不多,還是擁有 Richart 的用戶沒有想像中的多。另外很幸運這篇有包含訪問項目方的內容。
第二篇「俄羅斯兵變,莫斯科機票全賣光,加密貨幣能成為逃難小錢包嗎?」則改成新聞評論的方式。由於這個話題並不是很新,當時在寫這篇時有點糾結是否「冷飯熱炒」,不過因為蒐集到了數據,而且之前也寫過烏克蘭相關文章,後來還是決定來嘗試一下,也收到幾個正面回饋。未來有想到題目,也會刊出類似這種新聞評論的主題。
第三篇「NFT 還搞很貴很複雜是開歷史倒車,這兩種無門檻模式更有潛力」又回到了應用分析,不過這篇的架構讓我想很久,琢磨要單獨介紹一個應用就好,還是要打包的把兩三應用寫在一起,後來爆發 Azuki 發行被社群吐槽的事件,最後放手一博把兩三個寫在一起。
第四篇「關於 AI VS 區塊鏈辯論的第三種思考」則是首篇當初每個月設計一篇的「長篇深度文」,因此這篇篇幅就比較長,也試圖搭上一下 AI 熱潮。這類型文章對我來說比較有風險,因為花的時間更多,而且議題往往比較深,但是否真能帶動一些話題(轉化更多訂閱)卻比較難以估計。
第五篇「航空產業百年,機票技術的第三階段?」則首度嘗試帶入一點科技史,先講歷史再談 Web3,這樣的做法試圖讓整篇文章讀起來不那麼給純 Web3 的人,看能不能讓普讀者也產生興趣。
未來調整
經營一個月回頭來看,有幾點我自己覺得可以加強改善的。
首先是整個電子報架構上有微調改善空間,例如排版、About 太長、色調、IG 貼文等都有加強空間,接下來會做一番檢視跟細微的調整。
文章內容目前幾篇文章篇幅都落在 3000 字左右,長篇深度文約 5000,我自己覺得還是有點偏長,而且因為要讓普通人讀得懂,加上不少科普的段落。接下來會加強修飾,試著簡潔又足夠內容。長文會增加一些彈性,不偏離思考類型情況下,部分改成 3000 字並不拘泥於一個月一篇的限制。
另外,經過一個月的試營運,也會開始放上付費牆,預計是在最後「結論」的地方,付費牆的原則是不影響整體閱讀體驗的狀態下進行,也就是免費讀者依舊可以看到多數內容。不過這樣做成效如何,也要實際運作看看才能確定。
最後在行銷方面,暫時沒有很好的突破方式,也不考慮下廣告。目前先照現有的節奏,嘗試不同題目看能不能獲得多些分享擴散。目前還是初期,精力還是要多放在內容打磨上面。具體行銷策略還得再思考有什麼更有效的方式。
以上就是一些覆盤的想法,自己第一次做電子報(雖然是一種很古老的產品種類),不過實際捲起袖子做起來發現還不少有趣以及充滿挑戰之處。
接下來重心會持續放在內容,繼續嘗試不同主題與寫法,主要目標是增加整體訂閱人數。邊做邊微調。
各位讀者若有什麼建議,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!
最後,7 月 15 日週六晚上 8 點,在 Matters Discord 上有個小分享一個月的覆盤心得,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參與。
以上就是本期內容,歡迎分享。
等待
之前聽別人分享,初期經營階段可善用FB社團來推廣
找些對Web3議題有興趣的社團,或許會有幫助?